2010山东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02阅读次数:4737

2010山东高考地理试卷分析-波澜不惊 中规中矩

来源:济南新东方学校地理组

2010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依然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主,主要通过对信息挖掘是否充分,答题是否全面来体现区分度。这要比通过难题、偏题、怪题来区分学生更加符合标准化考试本质,不仅有利于指导教学,更利于引导学生的提高综合能力。

       客观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点、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但是完全没有死记硬背的死知识的考查,全部是通过呈现图表及新材料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第7题和第8题通过影像的方式考查了黄河三角洲的形态及生态建设,实际上也隐含的考查了山东省近年提出的开发黄河三角洲战略这一热点。

主观题的考查重点依然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图表分析的能力。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使考生将头脑里凌乱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输出。知识体系的构建属于逆向思维,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归纳总结。例如,第26题第1分析影响该地(德国鲁尔区附近)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如果考生知道气候条件分为温度条件、降水条件和光照条件三种,再结合题目所给材料,将不符合题意的去掉,就可以得满分,而知识体系不完整的考生在考场上有可能不知道从哪入手进行分析,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作答还会不全面。再例如第32题第1指出A支流的主要污水来源,做题之前,应该回忆一下污水的所有可能来源:1、生活;2、生产(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然后再结合题目所给信息判断哪些符合本题的要求,将不符合要求的去掉即可。考生只有将知识点构建成体系,在做主观题时,才可能不遗不漏。

图表分析实际上就是看图说话,考查的是考生能否将图表中的信息全面、有效地转换为文字表达出来。第26题第5据图8、表1,分析昆山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第29题第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就属于这种题型,这种题型在2008年和2009年山东高考地理试卷中都出现过,更值得注意的是第29题第5问更是直接借鉴于2009年重庆卷第39题第4问。这类题目的作答很有技巧,平时多研究研究以前的高考真题就可把握答题思路。

通过对今年及近几年山东高考地理命题趋势的分析,建议新高三考生做好以下几点准备:

1 输入: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将知识点及基本原理掌握好,这是储备阶段。

2 整理:将凌乱的知识点及基本原理按照逻辑结构形成知识体系,只有这样,在作答主观题目时才能做到全面而无遗漏。

3 通过做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真题,掌握各种地理图表的分析方法,训练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近五年高考试卷的分析可见从图表及材料中直接提取的答题要点甚至超过了直接来源于课本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