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届香港校友重返9中 空荡教室无处话凄凉(青岛新闻网对我校校庆系列报道之三)

发表时间:2010-08-25阅读次数:2456

       http://www.qingdaonews.com/gb/content/2010-08/24/content_8465471.htm

         8月18上午9左右,青岛九中教学楼里熙熙攘攘。来参加学校110周年校庆的人越来越多,从十几岁的少年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欢聚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阳光打进宽敞的教室,欢笑撒在每个人的脸上。

        在这样一个欢乐洋溢的氛围中,一位略微有些落寞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踽踽独行,想要寻找自己的同学,现在还未能如愿。离开母校已经57年了,同桌的你现在在哪里?

        看得出,他是经过精心打扮来的。整洁的浅蓝色竖条衬衫,白色领子,深蓝色领带扎得很标准,再加上枣红色的背带,手上拿着一件深蓝色笔挺的西装,一派绅士模样。

        当记者问他,今天上午当您踏进校门时,内心是什么感触?老人哽咽了一下,许久没讲话,然后用手指指了指自己的眼睛说:“流泪了。” 

等了好一会儿,教室仍只有他一个人

        这位老人名叫陈景文,77岁,来自香港,是九中53届的老校友。学校非常贴心地把每个教室的门牌换成“80届”“7075届”等,为了便于昔日的老校友们相聚。他围着教学楼找了一圈,没有“53届”的牌子,只有一 个挂着“60届之前”牌子的教室。

        显然,他属于这个班,但教室空空的,和隔壁一些教室的热热闹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景文找了个位于教室中间的位子坐下。这次从香港飞回青岛,他是专门找老同学来。57年了,再见面,不知彼此是否还认得当初的模样。

        他等了好一会儿,教室仍只有他一个人。于是他走到“70届”班级门口,从窗户往里看,希望能找到个似曾相识的面孔。

      “同学们年纪都大了,可能没多少人来了。”陈景文有些遗憾地说。但停顿了一下,他又说,在进校门签名时,他看到同学录上有他认识的同学名字,应该会碰见。

收到邀请函,他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课桌上不知是谁留下了《同桌的你》的一段歌词,陈景文看到这一幕,会心地笑笑。“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忘了。”

        今年年初,家住香港九龙的陈景文突然收到学校寄去的邀请函。他说,看到邀请函时他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太厉害了,我高中毕业都快60年了,他们竟然还能找到我。”

        818校庆,他为了确保能准时参加,16日就从香港坐飞机赶到青岛。

青岛到香港 30年几度沧桑

        陈景文是青岛人。高中之前都在青岛读书。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济南一所学校教书,后来又赶上了大跃进,他又被调到了兖州教书。不到两年,学校解散了,他又申请调回青岛。

        80年,他去香港看望自己的母亲,发现家里情况非常糟糕,经济条件不好,母亲的身体状况也很差,他就决定留在香港,照顾家人。从一个穷小子,发展到后来某跨国公司的区域经理,从一开始被周围人看不起,到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

        陈景文说,他去过的地方很多,经历的事情更多。还好,他性格比较乐观,爱玩儿。

喝完水后的纸杯子他一直没扔

       和记者谈话期间,有个学校志愿者说要去给他倒杯水。志愿者刚要从柜子里拿一个新纸杯出来,被陈景文叫住了。“不用拿新的了,我刚才用过的我还带在身上。”

    “帮您换个新的吧,这是一次性的。”志愿者说。

    “没事,这个也很干净,就用这个吧。”陈景文说。刚进学校的时候,有个志愿者给他倒了杯水。喝完水后的纸杯子他一直没扔。

    “那我给您拿瓶矿泉水吧。”志愿者觉得有点不过意。

    “不用不用,就这个,没问题。”陈景文坚持。

回到青岛,曾为眼疾女孩捐助万元

        前几年,他曾回青岛看望过一些老同事。期间身体不太舒服,就到市立医院看病。临床有个20岁左右的小姑娘,因为眼部疾病正面临失明的危险,家里又没钱给她治病。陈景文临走时,给小姑娘留了一万元钱。这件事情被报纸报道了,当记者问起他时,他说,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没什么值得炫耀。

        现在的陈景文已经定居香港。儿子和女儿也有了各自的生活。他退休在家,闲来无事喜欢到处走走。他告诉记者,他在青岛已经没有亲人了。这次青岛九中110年校庆,他是专门回来找老同学的。从53年高中毕业至今,已经整整57年。他想借此机会回来看看老同学。

回想这一辈子,中学的友情是最纯真的

    陈景文看着现在的青岛九中,似乎有很多回忆在脑海中回荡。原来这里不是这样的,这里改了,那里好像也改了。那儿原来有棵大树来,现在也没了。我们当年的教室已经不在了。

    记者问,如果这次来没能找到当年的老同学,会觉得遗憾吗?陈景文笑笑说,没关系,那我就去找老同事

    随着校庆庆典时间的临近,九中教学楼里的人越来越多,走廊里都挤满了各个年龄层的校友。有不少同学一见面就拥抱着痛哭起来。陈真光老人说,回想这一辈子,中学的友情是最纯真的,最值得怀念的,没有嫉妒,没有谄媚,没有嘲笑,只有真心以待。

老同学终相见 却情在心中口难言

    庆典马上要开始了,陈景文说,他要再回去刚才那教室看看,有没有老同学在。

上午10点半左右,青岛九中110年校庆庆典开始。在人群中,记者再次发现了陈景文老人,他依然衣冠整齐,在阳光下正襟危坐,额头上已经渗出一层汗水,笔挺的西装他还搭在左胳膊上。

    在陈景文的旁边,坐着 一位年龄相仿的老人,吴永礼,他就是陈景文当年的同班同学。53届,今天,只来了他们俩人。

与年轻些的校友相见场面相比,两位老人没有拥抱,没有痛哭或大笑,都淡淡的表情。相互寒暄了些现在的情况,一起回忆了一些当年的同学老师。似乎隔了层什么。

感情有,但已不知如何表达了

    吴永礼老人告诉记者,他们这代人经历了频繁的政治运动,大多数人都在运动中经受了浪击潮颠。有的老师或同学,在运动中丧命了。他们两人算是比较幸运的。但40多年的各种运动已经在他们内心烙下了深深的阴影,彼此心中都承载了太多东西。感情有,但已不知如何表达了。

三年同窗,一生情缘。而今再聚  ,轻谈少年时光,难诉世事沧桑。

    庆典台上,当任校长还在热情洋溢地讲话。陈景文和他的老同学吴永礼,两位年近80岁的老人,静静地坐在下面听着,像当年一起坐在学堂里,听老师讲课一样。 

隔壁70-75届的教室里,人越聚越多。大部分同学早已满头银发,有的还带来了孙子、孙女。认识的,不认识的,每个人都很激动。三载同窗,一生情缘。当年的毛头小子,几十年后再相见,都感慨颇多。

        有位70岁左右的大妈,站在门口端详了很久,也没能想起自己当年是几班的,旁边不少人帮着她回忆 。“你是3班的,你忘了当年那个班主任了吗?”“不对,她班主任姓陈,不是姓李”……最后,在同学们的共同回忆下,终于确定了这位大妈的班级,她开心地大笑,“我说嘛,我就是这个班的!”

你若不来 可能再也见不到我了

        在操场中央,54届的陈真光坐在轮椅上,和几个50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开心地聊天。他曾是山东省的体操全能冠军。他告诉记者,当年没有几个人不认识他,都知道他叫“大耳朵”,因为他有一双比普通人大出很多的耳朵。除了陈真光,他们当年班上的张荣堂、王宏翔也都来了。曾经的狂妄少年,如今都已白发苍苍,同学们笑谈那时的少壮年华,无不从内心喜悦。

        见记者带着相机,他们都纷纷要求合影留念。并主动留下各自的联系方式,请记者一定要把照片寄过去。陈真光说,本来其中一个同学不想来的,他就在电话中说,50多年没见了。我们不会再有另一个50年了。这次不来,我怕以后你就见不到我了......

        记者问这些老人,是否认识53届的同学。有位名叫陈景文的老人专门从香港赶来,希望能见到自己当年的老同学。他们都纷纷表示不认识,毕竟不是一个年级的,相隔时间又太久,很难记得。

(青岛新闻网记者 孙璐璐  文宣组摘自24日青岛新闻网首页原创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