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七)从“知识型”教师到“生命型”教师

发表时间:2012-01-05阅读次数:1973

从“知识型”教师到“生命型”教师

一、关注生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域

(一)生命的遮蔽与缺失

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生命发展为中心,不仅创造别人的生命,也创造自己的精神生命,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就成就着自己。我们现在的大教育观就是关注孩子一生的发展,我们在教教材的同时也在通过教材展示给学生生命的现象,同时得到的是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提升。

(二)需求和呼唤

专业化需要一个历程,生命的成长(内在需求)应在内在价值的实现中寻找幸福。教育的专业发展以自我更新为取向,教师就是在审视自己---否定自己----反思自己---肯定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

二、生命型教师的角色

(一)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1、教育关注完整的生命

2、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

3、教育张扬生命的个性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我们每一节课如果能把孩子们内在的天赋和本性引发出来,将是功不可没的。孩子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使之有思维的自由、心灵的自由。上课的时候,要给孩子们静静的读书的时间,或者是充分讨论的空间。

(二)关注教师自身的生命成长 做生命型教师 

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成为主动研究、积极反思、终身学习的育己专家。

教学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只有教师在不同情景下,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而进行的生命创造。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等观念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共识,并在新课程改革中努力转化为实践。但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我们忽视了转化的主体---教师。试想,一个没有主体性,没有自由的教师,在一个被技术规训的实践中怎能培养出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怎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在现代视野中,教育是一种技术。教师会对每个教学环节精雕细刻,甚至还试图总结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模式、操作方法,以供其他人模仿。但现代教育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心不是知识,而是儿童的生命。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促进儿童生命的发展,缔造儿童新的生命。教育离不开知识的传授,但只有融入生命的知识,才有价值,才能成为生命发展的营养和构成。这种知识不是纯客观的,而是生命需要、体验和经验的表达,受个体生命的浸染,具有生命的建构意义。即便传授知识,教学也不再是技术,也只能是一种创造的艺术。技术不是教师职业实践的根本,不足以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根据,无法支撑起教师专业化的实践。因此,技术型的专业成长范式对教师是不合适的。

  由技术型教师转变为生命型教师成为必然。现代教育关注点的转换---从关注知识到人,从传授知识到润泽生命,以及现代知识观的转换---从机械的、冷冰冰的客观知识到开放、生成、建构的知识,使教学不再是有固定程序的技术,而成为教师生命灵性的创造。

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型转向,不否定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教育基本规范的掌握,但它更强调教师的自由、创造和反思。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只有适合教师和学生不同组合的方法。教学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只有教师在不同情景下,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而进行的生命创造。为此,生命型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强调以下方面,生命型教师的三个支点:

教育理念。时下教师专业成长中流行细节决定一切,因此,无论是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专家的点评,还是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读物,都很注重教学细节剖析,乐此不彼……教师对公开课的模仿热情远远超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其实思考教学问题,仅仅用技术性方法是不够的,教师的工作是不可能有精确规范的,教师将会遇到许多没有明确解决方案的情况,很难有解决问题的共同标准和方法。教育过程是生成性的而不是预定的,需要教师立足于教育情景的实际变化,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作出即时的判断、决策,而不是按照既定的技能模式按图索骥。教育情景的复杂性、生成性,决定了普遍的教育技术是不存在的,教学需要创造,而创造需要理念的引导。如果没有理念,教师将失去创造的方向。

    教学自由。没有专业自由,教师就不可能有创造,教育就不可能是一种艺术性的实践。技术性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只需要按照别人设计好的固定程序按部就班进行,教什么怎样教怎么评都是由课程专家、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好的,教师只是被动执行的工具。其实,如果我们把教师职业看作一种专业的话,就应该尽力避免外人对教师的教育活动进行毫无道理的强制和干预,还教师一片自由的天空。自由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消极自由是教师免于受到他人或管理机构无端干涉与制约的自由。教师的积极自由表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自主地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以及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等。

  教学反思。教育问题情景的独特性和生成性,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不是技术性实践,而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正如日本学者佐藤学所说:“‘技术熟练者模式的专业实践性认识,是把复杂的情境与事件抽象、概括成能够尽可能单纯的、明示的概念与原理,从而扩大确凿性;而反思性实践家模式的专业实践性认识,则是阐释看似单纯的情境与事件之内外交织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深入探究不确凿性的世界。教学反思不是检查技术的运用是否正确,而是反思教师的教育 措施与教育场景的适切性,反思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生活的意义,主动抵制和祛除各种外在的干涉和遮蔽,获得一种自由的人格。

  总之,生命型的教师不再是教学技工工程师,而是具有教育观念、教育信念,具有教育自由,善于进行反思和创造的艺术家研究者。为此,教师专业成长必须走出技术化的误区,重视提升教育观念,给教师以教育自由,使他们在创造和反思中得到成长。

 

  新书推介:

《教育的人学视野》    教育学的生命立场与研究;类主体教育;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教育的生命基础;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的人学论域;生命型教师等七编关于教育学的论文。细细读完其中的文章后,更为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理性与创新,分析教育问题的广阔视野以及从关注问题中反映出的强烈时代感。会发现这些分析理性、深入,是基于我们国家历史与现状而提出的。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这不仅意味着教育要以生命起始,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而且意味着生命在教育中,教育活动是生命展现的活动,是生命成长的活动。离开了生命,剥夺了生命成长的主动性和自由,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只能是一种控制、压制和规训,或者是一种异化的教育。
   
生命在教育中,说明教育活动离不开生命,教育活动是生命在教育中的活动,是教育中生命的自由自在的舒展活动。也说明,教育的世界不是人之外的自在的客观世界,而是内在于生命,由生命所参与、创造的世界,即生命的世界。
   
我们所面对的教育世界,教育学所研究的教育现象,虽然是一个外部的世界,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它不同于自然的外部世界,是一种有生命的客观存在,它包含着人的主观意义。人是教育世界的主宰者,是教育现象的主体,是人创造了教育世界,也是人理解、建构着教育现象。如此,教育现象就不是纯粹客观的,它具有主观性和理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