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表演话剧《雷雨》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3-11-29阅读次数:6329

青岛九中高一语文组  黄向君

青岛九中高一级部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这为我们的教学创造了一个好途径。语文教学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雷雨》是学生阅读的经典之一。

1.为什么要读《雷雨》

读《雷雨》是偶然也是必然。说其偶然,是因为在学校能集体借阅的书目中有《雷雨》这本书。选择《雷雨》更是源于作品本身的魅力。《雷雨》是天才般的年轻人曹禺在23岁时,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创造出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曹禺曾经这么说过:“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的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曹禺是站在悲悯的角度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我们今天是不是也要多角度、多方位地看待周围的人事,养成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呢?《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个人性的难解之迷?

那么,就让我们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地走近大师,走进《雷雨》吧。

2.为什么要演《雷雨》?

与《雷雨》相逢的过程,基本可以分为:走近《雷雨》——阅读《雷雨》——研究《雷雨》——表演《雷雨》四个阶段,前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学生排演《雷雨》,是在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和剧中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之后,展示自己对作品中人物的感悟和理解,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学生对自己所饰演的人物不断揣摩,对人物的台词和舞台说明深入研究,吃透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在排演过程中,各位导演和主持人都尽心组织,多次演练。上周利用一个中午的时间对两个小组的安排做了一个交流,导演谈了自己选择演员的标准和原则,各位演员也都谈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所表演的这一部分的处理。

参与表演的占到班级人数的一半以上,其他同学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也根据自己读作品的感受谈自己的观感,谈自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讨论点评,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深入了,然后再写出自己的感受。

“青岛九中2013级高一1班经典阅读成果展暨《雷雨》汇报演出”如期举行,并邀请了部分老师和家长观看。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解读作品的意蕴,走入大师心灵。这是个体的内心体验,“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本次活动是经典阅读的重要环节,是师生、家长共同预设“跑道”,一起向前“奔跑”,彼此生成“思想”,是我校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