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院士回母校”报告在青岛九中开讲!谢立信回忆求学生涯称“很刺激”!

发表时间:2017-06-30阅读次数:1359


大众网青岛6月28日讯(记者 任聪聪)“我的学生时代,可以说一直在努力,在拼命的学,这种感觉很刺激。”28日上午,青岛市“杰出校友回母校”活动启动仪式暨“院士回母校”首场报告会在青岛九中新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作为杰出校友重返母校。启动仪式由青岛市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韩曙黎主持,青岛市关工委主任马伦业和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在启动仪式上分别讲话,青岛九中党委副书记侯芸致辞。



初识:“我考的学校一定要比你的学校好”

     青岛九中始建于1990年,是青岛市唯一一所百年名校,这里曾走出过八位院士,有两院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王大珩,中国科学院院士曲钦岳、解思深、朱兆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秉聪、高从堦、谢立信、戚颖敏等科技栋梁,素有“院士摇篮”的美誉。而此次回母校做首场报告的谢立信院士,是目前我国眼科界唯一一位院士,我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开拓者之一,曾获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14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荣获“中华眼科终身成就奖”。

     “当时和我一块玩儿的一个小伙伴经常跟我炫耀说他们学校非常好,我那时候就很不服气,暗自下决心要考一个比他还好的学校!”谢立信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种种场景历历在目,他说,因为当时九中离家很近,有一次去学校里面参观,发现九中里面有花园,还有运动场地,建筑也相当有特色,一打听都说是一个好学校,这可比小伙伴炫耀的学校好多了,他一下子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考上九中!但那时候,要想考上九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竞争非常激烈,谢立信便开始拼命地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天晚上开夜车”,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谢立信终于如愿考入九中。说到这儿,谢院士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时间仿佛回到60多年前,他挤进人群中,在红红的榜单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倍感兴奋的他来到旁边的早餐店,要了两个火烧,两根油条,把油条夹在火烧里,用“自制汉堡”来庆祝自己考进了九中。谢立信励志的考学过程及生动的描述,引得台下阵阵掌声和欢笑。

     

感恩:“九中老师很敬业”

     进入九中后,有这样一件事让谢立信感触颇深:有一次课间,他踢足球踢得大汗淋漓,上课铃敲响后才慌慌张张往教室跑,当时,连背心也没来得及穿的他一进教室就被叫到讲台上默写诗词,“我当时一句也写不出来,根本就没背那首词!”谢立信又尴尬又自责,这时,老师跟他说了一句至今让他印象深刻的话,“你现在是一名学生,去运动可以,但应该先把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做的事做好”。正是老师的这句教诲,让谢立信明白了,在什么时间就该做什么事儿,并一直在践行。谢立信对母校的感激不言而喻,记者了解到,在报告开始前,谢院士曾走进班级,而一进门,他便深鞠一躬,以表示对母校的感谢。

     

拼搏:“求学过程很辛苦也很刺激”

     谢立信大学进入了山东医学院学化学专业,但大一结束时却被告知化学系将取消,当时的谢院士面临两条路,一是去山大或者山师大继续学化学,二是继续留在山东医学院改学医学。考虑再三后,他选择继续留在本校学医。“大家都知道,学医要上5年,而我则比较特殊,我上了6年。”由于大一学的不是医学,因此转学医就得重新再上一遍大一,就这样,谢立信开始走上了医学路。学医并不轻松,谢院士的大学时光依旧在拼搏和努力,开夜车学习是常有的事儿,就这样,凭借优异的表现,毕业时,他被分配到了潍坊医学院,一呆就是20多年。

后来,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谢立信决定到美国留学深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学好英语。为此,40多岁的谢立信和一群同自己孩子一般大的学生成了同学,进入山东师范大学深造。“第一堂课,老师讲的是church,主要讲各种教堂文化,但我是一句也没有听懂”,谢立信回忆说,但第一堂课的打击并没有让他放弃,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此后,他便开始拼命的背单词,学英语,最终顺利拿到了自己的第二张毕业证书:山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证。“其实求学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但也很刺激!”谢立信这样总结自己的学生时代。

“非常崇拜谢院士,他很平易近人,听了他的分享,让我体会到了,原来不管多么厉害的大人物,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高一12班的耿逸尘听完报告后受益匪浅,她告诉记者,谢院士的分享让她很受鼓舞,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长为像谢院士一样厉害的人,但只要付出和努力,就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首场“院士回母校”报告在青岛九中开讲!谢立信回忆求学生涯称“很刺激”!_教育头条_青岛大众网  http://qingdao.dzwww.com/jiaoyu/edutt/201706/t20170629_16015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