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术大师零距离 与诺奖得主面对面——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到访青岛九中

发表时间:2018-09-08阅读次数:2660
          

连续五年,每年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与师生面对面,每年一次顶级学术先锋的头脑风暴,这一切,都只在青岛九中、礼贤校园。

97日,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前夕,法国物理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腔量子电动力学实验的奠基者、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如约而至,造访了天高云淡、白果飘香的礼贤校园。

 

   

 

在明德楼409会议室,校长马志平向客人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以及新时期战略规划。了解到百年礼贤的厚重历史和文化传承,特别是得知学校培养了八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时,这位法兰西学院院士也不禁啧啧称赞。当得知我校学生除英语外还可选修德语、法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六门小语种,塞尔日·阿罗什教授对学校显著的外语特色尤为赞赏,他表示学好外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国际视野,更是对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塞尔日·阿罗什教授对学校的科技教育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提到法国有55位诺贝尔奖得主,这都得益于教育中对创新的重视和培养,科技教育对培养下一代作用十分关键。

 

   

 

塞尔日·阿罗什教授到访,适逢我校“特级教师工作室”成立一周年,青岛九中三位特级教师官福荣、王宗强、常发友老师也与塞尔日·阿罗什教授见面座谈,就学生培养、学科竞赛及中法教育体系、培养模式等话题进行了交流。青岛九中名师荟萃,教师的成长一直是学校关注的重点。20179月,学校成立了由官福荣、王宗强两位老师领衔的“特级教师工作室”,今年又引进了数学特级教师常发友老师,这一系列举措的目的就在于打造一批教坛领军人物,为培养真正的教育家而蓄力,并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塞尔日·阿罗什教授本人就是法兰西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中法名师的对话,使得此次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的到访平添了非凡的意义。

 

   

 

接下来,在礼贤大讲堂,塞尔日·阿罗什教授为近800位师生代表带来了题为“探索光与物质之舞”的精彩演讲。正如马校长在欢迎辞中提到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走出过八位院士的礼贤书院,迁入新校后,可谓有了货真价实的大楼'。在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学校又迎来了一位享誉全球的大师到访,这的确是九中师生的幸运、百年礼贤的荣耀”。诺奖得主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现场座无虚席,掌声连连,互动热烈。 

 

     

 

塞尔日·阿罗什教授首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喜欢上物理并成为科学家的成长之路。“上世纪50年代,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使我对探索我们生活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时我和你们的年纪差不多。”教授又谈到,除了最初的兴趣,自己还遇到了人生中的良师,老师的引导对他的成才有着关键作用,激发了他对科学的热情,使他开始对一切物理现象着迷——阿罗什教授是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唐努吉的学生,真可谓“名师出高徒”。教授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解释了量子的概念以及量子物理学的诞生,并举例讲解了实验中如何成功捕捉光子,并在镜箱中成功加入反馈机制用于科学测量,这些成果为量子计算机的研发打开了大门。演讲的最后,教授送给同学们“八字箴言”——耐心、信任、智慧、幸运,以此勉励同学们以积极、认真的态度面对知识,勤奋、严谨的面貌面对学习。

 

   

 

在问答互动环节,学生们自信大方又脑洞大开,踊跃举手争抢与大师对话的机会。当被问及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获得诺贝尔奖时,教授谦虚地表示,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工作者都在做着具有突破性的研究,而获奖确实需要一点运气。从事科学研究是一件快乐的事,最纯粹的快乐源于探索本身。要保持初心,不能急功近利,潜心研究并永远充满激情。接下来获得提问机会的女生,希望教授能透露一下未来研究的计划和方向。教授表示,科学研究不是单打独斗,获奖的背后是许多同事们共同合作的结果,自己的团队将在量子物理学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希望在应用领域取得进一步的成果互动中的另一个亮点是,来自20175班的钟世融同学为阿罗什教授赠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见贤思齐,当接到这份礼物时,大师的惊喜溢于言表,为学生的表现大大点赞,并与小作者合影留念。

 

 

 

诺奖得主离校时,正值学生下午课间,塞尔日·阿罗什教授驻足停留、饶有兴趣地观看了高三年级学生的跑操锻炼,在对高三的现场即席寄语中,他提到,在学校学习非常辛苦,但高中是打基础的阶段,也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需要勤奋、坚持;同时希望同学们对物理学感兴趣,继续保持学习热情和好奇心,积极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交流、合作,预祝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最后他还应邀与高三同学合影留念。

 

 

 

2014年,青岛九中每年都会邀请一位诺奖得主走进校园——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教授、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芬恩·基德兰德教授、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教授、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都先后到访,今天到访的塞尔日·阿罗什是受邀走进礼贤校园的第五位诺奖得主——诺奖得主进校园将成为九中师生的习惯。

楼外丁香,楼内书香。丁香香有时,书香香无尽。丁香书香两芬芳,心中日月长。'这是镌刻在老校丁香楼外的校友题诗,也是礼贤人心中的理想学校的写照。党委副书记侯芸在演讲结束时这样点评道。每年举办的诺奖得主进校园活动,定会在礼贤学子的心中埋下理想的种子,对他们的求学乃至人生都会产生非同寻常的意义和影响。青岛九中这所百年老校也定会在大师的引领下蓬勃发展,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诺奖得主小贴士

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1944年生于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现为法国籍。1971年在巴黎第六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和法国综合理工大学,现为法兰西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

塞尔日·阿罗什的工作属于物理学三大领域中的“原子分子与光物理”部分(另两个是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学,对量子光学中的量子电动力学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实验量子力学领域享有盛名。

他在腔电动力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在一个腔体中观察到单原子自发辐射有所增强;利用光学微腔实现了对单个原子的囚禁;单个光子的量子非破坏测量;直接测定了腔体中的场量子化;直接监控介观量子退相干现象;实现了光子存储;完成了量子信息过程的许多步骤比如产生原子-原子、原子-光子的纠缠态;实现了将光子和原子作为“量子比特”的量子逻辑门操作。

2012年,因为研究能够量度和操控个体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塞尔日·阿罗什教授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物理学家戴维·瓦恩兰教授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供稿:办公室(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