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九中优秀毕业生随笔(一)——成长进行时

发表时间:2013-10-16阅读次数:10737

作者:吕萃亭 现就读于中山大学

生活是持续的,没有末日

时间倒回两年多以前那个夏天。我十八岁,是一个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高中毕业生——市三好学生,团支书,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还在高考中得到了全校文科第一的光环,成功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录取。

如今,我二十岁,曾经的光环早已淡去,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大学生。然而我还是从心底感激这两年多的经历,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是持续的,没有“末日”。

大学应该是怎样的呢?在那些苦读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幻想着。大学应该有充裕的时间,丰富的活动,不必再辛苦地埋头于学习,我可以去玩乐,甚至去挥霍——只要六月那场重要的考试成功,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然而真的到了大学里,会发现还有太多的目标可以去追寻,而且总有人会努力走在前面。我没有时间按曾经的幻想去成为“体重不过百”的美女,过无聊在宿舍煲煲剧的生活。教授有时候会丢下难懂的问题需要课后泡图书馆去研究,班委团委的学生工作也是接连不断,作为一个商科学生,还要打几个比赛来练练手……

没有哪一种成就可以让你此生无忧,高考绝不是“末日”。它并不那么可怖,也不会给你抛却一切烦恼去狂欢的机会。无论是高考前还是高考后,生活一直在持续,从未变换过它的频率,因此我们也没有让生活节奏一慢再慢的借口。我并不是在传播成功励志学,让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脚步匆匆追赶目标,但我希望每个人都不会停步。

把“优秀”的自己打碎

从一个头顶光环的“状元”,变成一个平凡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接受。我消极过,虽然没有将生活过得颓废起来,却丧失了行动力,懒于去做很多事情。直到有一天公选课,老师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现在很流行一种病叫‘拖延症’,其实拖延的原因是怕自己失败。若只是拖延还好,总会有完成的一天,怕就怕拖过之后再也不去做。人们心里有一个优秀的自己,害怕做事情失败就破坏了它,索性说自己‘懒’‘拖延’,因为没有尽全力做就无需面对彻底的失败了。”

那时候,我身边一个极优秀的同学正在考虑交换的事情,我鼓励她,却从来没动过自己也要去争取的念头。听过那一番话,我忽然动了这个心思,哪怕迎接我的会是在英语面试中支支吾吾颜面扫地,会是彻底的失败,总比守着那个“优秀”的自己裹足不前要好。

我报了托福的补习班,每个周六周日都往返于大学城到新东方的路上,下课时间晚,回到学校来不及吃晚饭,就买面包酸奶带着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吃。如此过了三个月,寒假里参加了考试,拿到了符合参选资格的分数,开学后又通过了笔试面试等考核,申请到台湾辅仁大学的交换资格。

鲁迅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打碎给人看。可若是为了守着过去“美好”的自己而不敢尝试,在我看来,才是极大的悲剧。当打碎时且打碎,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有舍下已经登顶的九十九尺之竿的魄力。

走走看看,发现世界

其实我是做了三年“北京梦”的。然而高考分数下来,想要兼顾北京名校与热门的商科,并不是十拿九稳,于是一时冲动做出了报考中山大学的决定。在报名之前,这只是基本能力报中缝上一个遥远的名字,我甚至不知道它在哪个城市。只因这冲动,我“自我流放”到了岭南,所幸那里的荔枝的确好吃。

没有扎根于此,可以投奔的亲朋;没有先我一步,可以领我上路的学长学姐。这里的一切都新鲜,这里的一切也都要靠自己。从辅导员要求填一个“在省内的突发事件联络人”,发现自己只能填宿舍同学的愕然,到患上严重的风热感冒却没人照顾,逼自己去食堂咽下比平日更多的饭菜再吃掉一个橙子的坚强,我渐渐成长。

中大有一半的学生来自广东,剩下一半来自全国各地,“山东老乡”寥寥无几。听多了“南方人爱计较”“广东人什么都吃”等传言,担心自己难以融入,然而亲自接触却发现传言总是夸大,他们身上不同于我们的闪光点。打破刻板印象,拓宽思路眼界,领略不同的文化,在离家两千公里之外的地方,我收获满满。

交换到台湾,又是新的体验。因为一学期时间宝贵,我把自己的课程排在周三到周五三天,余下四天进行环岛游玩,目前已经走过台北、台中、花莲、南投。

台湾的大学教授讲课十分细致,这让经历了两年“内容天南海北、课本成章掠过”的大学课程的我感到舒服又感恩,每节课忍不住坐在第一排跟教授进行互动,俨然成为“学霸”。但他们当地的学生并没有像我这样投入地对待。据说学校很多专业的第一名,都是陆生,而台生有许多挂科、甚至延迟毕业的。这或许是因为我们与他们对待大学的态度不同。我们的大学是高中的延续,“好好读书拿个文凭”在我们心里还是比较神圣的一件事情。但台生的大学,跟生活结合的已经十分紧密了。据说他们大部分人的学费是靠自己打工赚出来的,有一次上课教授问我们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女生说自己延迟毕业一年,因为“去生孩子了”,这在大陆是比较难想象的。无法评价孰优孰劣,都是一种选择吧。

台湾的风光很美,玩得很尽兴。去阿里山日月潭的三天,我的起床时间是五点半、五点半、三点四十,白天一直走也不会觉得累。前几天从花莲回来,那里的海跟我印象中的完全不同,蓝得很干净。当地居民也很淳朴,挨挨挤挤逛夜市的时候完全不必担心丢东西,在老街拍照的时候会有老爷爷凑过来说“你看我这么帅,给我拍一张啦!”,在路上找不到目的地的时候会有人发现我们的窘态,主动搭话提供帮助。

来了一个月,我已经深深爱上这里,不敢去想九十多天之后自己会有多么不舍得。不过世界很大,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姑且珍惜现在,未来也有所期待。

大一的时候看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之类的句子还会伤感,现在却不会了。我是打算要回归故乡的人,但我也贪恋故乡之外的美好。趁着二十岁,还算年轻,要多走走不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