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十个一”|有朋自远方来——法国友好学校来访接待学生活动感悟(一)

发表时间:2019-10-29阅读次数:1513

礼贤6:50的清晨,因棕色面包车载着近20颗互相牵挂着的心转向远方而显得格外阴冷。而今天,我也顺利完成了今年最重要的一项计划——接待了圣皮埃尔中学的法国小伙伴,也算是尽一次地主之谊,还了今夏寄住他乡的情谊。

我常常跟我的法国小伙伴提起时下最流行的词——“夏日限定。感念今夏在法国度过美好时光,因而在得知有机会接待回访学生时很早就做好了打算,将行程规划得满满当当:我们登小鱼山远眺青岛,将周围景色尽收眼底;沿海滩散步听浪打礁石;漫步八大关兴致勃勃地寻找自己国家风格的建筑;在中山公园面对映日荷花聊起他们在上海的趣事——这是自然的青岛,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比起这个,我更希望带他们走入拥挤的人群,走进台东夜市体验当代青岛年轻人的真实生活;走进家中,是最中国的热情家庭;走进雕塑馆,对着一幅幅书法作品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解释古老中华的天干地支纪年法——这是人文的青岛。当同他们走进课堂,体验最真实的中国学生的生活,我们已经一起拥有了那么多美妙的经历。

一个周也许短暂,也许夏日限定,但夏日与深秋过后,我们还有无数个春夏秋冬,九中友好访问的传统将在每一个夏日与深秋延续,成百上千个跨国故事依旧被等待着谱写,友谊的源泉终古常新。

我们微笑着说再见,即使再见遥遥无期,但也不必难过,因为我们坚信中法友谊如那跳动的心脏,如常春的树,所以我仍愿从这一秒倒数,期待未来的相遇。

一切并非限定,中法友谊来日方长。


——高二6班 郭小雅

虽然是第二年接待了,但我比去年还要兴奋。我坐在模联教室内,看到了一辆巴士停在了门口,就像去年一样,一群陌生而特别的面孔鱼贯而入。我走上台,腿抖得像两片叶子。我注意到其中一个陌生的面孔向我走来,他用他明亮的蓝眼睛直视着我,像我伸出了手。那时起,我们就不再陌生了。

他与我一起度过了两天的周末,这两天中,我们经历了从相识到相知的转变。我教他用筷子,写毛笔字,他给我介绍法国的美食。即便语言不是特别相通,我们还是经常在一起交流,每次我们对视时,我都会被他湛蓝眼睛中的真诚所吸引,所打动。两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足以把我们联结在一起。

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牢固深厚以至于我没察觉到离别之日已经近在眼前。衬着傍晚夕阳的霞光,我陪他走向校门口。我看着拉着行李的他,觉得有好多话想说,但我只说了:记得发明信片。他拼命地点头,似乎也是说不出什么。在他上车之前,我们最后拥抱了一次。我轻抹了一把眼角溢出的泪水,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短暂的友谊却让我悟出了这句歌词的意义。大巴朝远方驶去。我向他挥了挥手:Au Revoir.

                                                ——高二4班 朱生钧

第一眼看到Julien时,我绝对想不到眼前这位金发版荷兰弟有多厉害,直到我和我爸在车上向他讲述跨海大桥后他用中文回复道:你们太疯狂。

当然,他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除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外,这个法国男孩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还会说德语。同时,这个游泳运动员在足球、钢琴等方面也是才华满满,最令我震惊的是,16岁的他,已经考取了螺旋桨飞机的驾驶证!

报名文件中对于我能获得什么有这么一项回答:一份难得的友谊。但事情有些不同,毕竟,我获得了超过四份,因为周末一同行动的还有Nicolas, Marius,Alexandru,这三个人当中我最喜欢和Alexandru待在一起,这个罗马尼亚男孩似乎并不满足于始终和自己同学在一块,而是更多地和我们待在一起,他也酷爱健身,功底十分深厚,身材完美的如同雕塑。而他表现出的个人素质也同样能作为我的榜样,如每次去健身房都会带毛巾,器材练完后整理归位,自己的行踪都会告诉我们等……虽然都是小事,但我却会不时疏忽。

其实这两天的青岛游,最大的遗憾来自于时间的紧迫,几乎每到一个景点,都要抓紧时间拍照留念然后冲向下一个目的地。虽说青岛不大,但是想在两天时间内玩尽,仍旧困难无比。当然,仓促未必不开心,这两天的每一刻都满含喜悦与享受。

五天时间,虽说快乐居多,但也有不快。这不快发生在我最不喜欢的时刻:送别时。尽管不希望这种时光到来,但他还是来了,来得好快。我和Julien久久拥抱在一起,他一遍遍向我道谢,要我保证以后去法国时一定要提前告诉他……记忆闪回,我们在一起的最后一张照片,我却怎么都不能发自内心地笑出来。他在车里最后一次向我招手,说再见,盯着远去的巴士亮着的尾灯,我再也无法忍耐,终于还是泪湿眼底,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最感谢我的爸爸,回忆这几天,最累的自然是他,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每天早起变着花样地做早餐,给我在卧室中铺了一张新床还要不停破费,而他只说了一句:没给你丢脸吧,儿子?没了他,我绝对没机会遇见这几个才华横溢的法国男孩。爸爸辛苦了,谢谢。


——高二4班 邵宇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