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校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礼贤书院育人功能齐全,集书籍借阅、典藏查阅、小语种阅览、阅读课开设、期刊杂志阅读、传统文化展示、文化交流等各项功能于一体,是信息流、知识流的核心发散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将是青岛九中特色品牌建设的窗口与亮点。
走进书院,四楼涵盖琴棋书画,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这里传承;三楼、一楼电子阅览区、讨论区众多,为学生们营造了充分的自由讨论、学习的空间;二楼可以容纳4个班的学生同时上阅览课……这里不仅可以借阅图书,还将成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场所,初中生研学的场所,是学校120周年校庆的见证。
图书馆缘何挂牌礼贤书院,赓续礼贤文化是主要原因。正如马志平校长所说,“图书馆,在我看来应该是代表一所学校的知识品格与文化品位的一张名片;馆舍空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载体,更应该是师生共同的精神港湾。九中的图书馆位于校园的中轴线,在空间设计上就已经置于九中的核心位置;改造后又使用了‘礼贤书院’的名字,则是尝试在时间追溯上,回望那延续跨越世纪的礼贤学脉。”

“1900年,卫礼贤在青岛创办了礼贤书院,这所学校作为我国最早的现代中学之一,开风气之先。时至今日,卫礼贤一手缔造的礼贤书院,犹如一棵大树,扎根于青岛丰沃的土壤,终于枝繁叶茂,成为今天赫赫有名的青岛九中,礼贤书院揭牌,也将为礼贤历史写下美好的一页。”我校语文教研组组长陶文表示。
“九中图书馆改名为礼贤书院,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希望礼贤的学生、九中的校友,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传承传统礼仪,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才。”杜小悌表示。
礼贤书院的落成承载着一代代校友的期待,学校退休美术教师、84岁高龄的李凤久心系学校,特意到场,向母校图书馆捐赠他的作品画册以及他的藏书300余本。据了解,李老师和夫人都是青岛九中的老师,孩子也都从九中毕业,他们的到来为揭牌启用仪式,增加了浓浓的温情。
从上海路的礼贤中学,到七星河路的青岛九中;从一百年前的尊孔文社图书馆,到如今的新“礼贤书院”,变换的是时空的坐标,不变的是对知识的仰望。2020年,青岛九中将会迎来她的120岁生日,青岛九中定将以“礼贤书院”为依托,以文化的积淀塑造生命的厚重,以知识的海洋助力梦想的起航。
摄影:李新立
供稿:办公室(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