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脉中华传统,谱写青春华章——2022级12班《了凡四训》读后感分享

发表时间:2023-08-24阅读次数:467


《了凡四训》读后感

2022级12班 张景硕

《了凡四训》整本书共有四章,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我将以一段为一章的形式对此书进行解读。

《立命之学》一章通过对袁了凡先生一生的概况,先是讲解了在青年时期遇到了一位姓孔的老人。老人预言了袁了凡的一生。袁了凡对此深信不疑,觉得自己的一生就应该这样度过,没有例外。所以袁了凡在所有的事情中没有上进心,用现在的语言讲就是“摆烂”。直到在袁了凡37岁时去栖霞山拜访了云谷禅师。两人对坐了三天三夜之后,禅师告诉了袁了凡“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意思就是说:人的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要从内开始发生改变,内外兼修自然可以内外兼得,改变自己的人生,福自然而然也就登门到来。

《改过之法》一章主要讲的是人要有改过之心。想要改错,第一位的是要认错,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又该如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首先,要有羞耻心。人只有知耻,才能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形成一个内动力去督促自己发现和改正错误,所以知耻是改错的前提。其次,要有敬畏心。一个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那么所作所为都将变得肆无忌惮,也就没有了上面所说的羞耻心和改过之心。最后,要有一颗勇敢的心。袁了凡认为,很多人可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之所以不去改正,是因为自己的犹豫和胆怯,害怕自己在改错时面临的种种困难,一步错,步步错,小错也终将酿成大错,大错 如毒蛇啮指,面对过错,必须用于当机立断、承担和改正。

《积善之方》一章通过袁了凡自己在官场和生活中听闻的10个事件,向我们诠释了他十分推崇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些事件大多是某人做了好事,自己或者后辈获得庇佑的故事。比如浦田县林家上辈中有一位乐善好施的好人,坚持做粉团分发给穷人。有一位神仙化为道士,三年间每天上门讨吃粉团,老人都和善施予。神仙方知,老人善心真诚,于是给予指点。果然,当年林家便有九人中举,并且伺候林家一代代不断繁盛,当地也有了“无林不开榜”的说法。袁了凡想要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做善事也要讲究眼光的长远,受恩惠的范围,不能只看眼前的自己。他还总结了十条做好事的方向:一、与人为善;二、爱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劝人为善;五、救人危急;六、兴建大利;七、舍才作福;八、护持正法;九、敬重尊长;十、爱惜物命。

《谦德之效》这一章袁了凡以《易经》“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为主要中心,阐述了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因为,正如《易经》所说,天道之下,骄傲自满的人必然会吃亏,而谦虚之人一定会得到好处。在地道之上,会对骄傲自满的人进行改造,让他们永远都无法得到满足,而对那些谦虚谨慎的人,往往都会让他们变得充盈。鬼神之道,会祸害那些骄傲自满的人,而降福祉于那些谦虚的人。人道中,骄傲自满的人往往都遭人厌恶,而谦虚的人往往能讨人喜欢。所有卦象中,只有谦卦都是吉象。袁了凡举了几个自己这些年来看到成功人士的例子,发现这些人在戒骄戒躁,整个人变得谦逊和气之后,人生才真正走向了高峰。总结看来,从立命之学再到谦德之效,我们看到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然而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除了要改正错误,纠正心态,还要多行善事,谦逊和气,并且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当然,如果我们通读全书的话会看到由于受到时代和自我的局限性,书中也有很多迷信、荒诞甚至自我矛盾的地方,然而瑕不掩瑜,我们还是能从这本四百多年的书中,读到和吸收于我们而言十分受用的地方。

 

 

《了凡四训》读后感——命自我立

                                         2022级12班 钟绍阳

《了凡四训》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写给子孙后代的人生教科书,至今已流传四百多年,经久不衰。曾国藩在读完后便将自己的号改为“涤生”,意为洗涤过去重获新生,之后更是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一本人生智慧书。这本书回答了千百年来人们最关心的两个人生问题,一是如何保平安,二是如何获得功名利禄。而这两个问题合并成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袁了凡,本名学海,在年轻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把他一生的得失荣辱算的清清楚楚,而且在多年里逐一应验,他便认为既已命定,一切皆是徒劳。因此他变得心如止水,听天由命。有一天,他遇到了云谷禅师,在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和训诫下,袁了凡终于证悟了关于创造自己命运,以及禅师口中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深刻道理,不再像凡夫那样被命运束缚,自此改名为了凡并过上了修行的人生,透过修行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么该如何修行呢?袁了凡在书中提到以下几点:

1、改正过失。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常之人,一生中都会犯大大小小数不尽的错误,但只要我们还活着,就有悔改的希望。书里说: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这跟佛家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相通之意。这里的屠刀指恶意、恶言、恶行以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和执着等。因此,放下屠刀,超脱自我是成佛的最后一步。而改正过失,则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如果我们常常言辞刻薄,势必会在他人心里留下一颗怨念的种子,长此以往,不去改过必然会惹祸上身。我们每一次反省和改过,都意味着从前的自己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自己,而这个全新的自己也必然会带来全新的人生。这就是书里说的“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二、积累善行。

书中提到易经里的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实道理就是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这里的善指的是真善,即不参杂个人利益的善。当我们抱着利己的目的去做好事时,就是伪善,这种伪善必然会期望得到回报,一旦出现心态不平衡时,那么善恶也就在一念之间了。

当我们的起心动念都是为善,利他且不追求回报的时候,那些美好的人和事便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在我们身边,对善的信仰可以使我们心安理得的过着一生,这种心安和坦荡会投射到我们的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中,并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里引发一系列正向的连锁反应。

三、保持谦逊。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道理亘古不变。书中说,当你飞黄腾达的时候,要保持谦卑,要常做落寞之想。即使一帆风顺的时候,也要多多想到艰难险阻。即使人家对自己很好,也要想想自己有什么值得人家善待的;即使已经很有学问了,还是要看到更有学问的人,要意识到自己的学问其实远远不够。放眼历史,有太多朝代的负面和名臣将相的消亡都是因为其不可一世造成的。现在,我们也总会看到那些曾红极一时的名人会在一夕之间跌落谷底,销声匿迹。这些都在时刻警示我们满招损谦受益,要永远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尚有不足,放低姿态,虚怀若谷,方可长存。

改变命运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北宋大儒张载在《横渠语录》中有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很多人觉得这过于空洞和理想化,不切实际。起初我也觉得这只是文人的理想,但不可能实现,毕竟人一辈子能干明白一件事就不错了。但偶然我看到一句评价后恍然大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横渠四句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而是千千万万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对我们来说,读书固然重要,但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可人云亦云,在升学、工作等抉择中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从而做到真正的“内驱”,这或许也是张载先生“横渠四句”的真正用意。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想通过求神拜佛等向外求的方式来祈求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实际上,求人不如求己,改变命运不是看你败或不败,而是看你为改变命运实际做了多少努力。

袁了凡留给子孙后代的这部家训里,用自己一生的经验和智慧告诉后人“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并劝诫后人只有通过不断清净自己的心性以及在行动上不断的行善,才能真正实现改变命运。

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撰稿:2022级12班

供稿:课程处

审核:白长青、盖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