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8日(周三)下午,青岛九中数学组举行以“大单元教学与深度学习”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高一数学组林桂礼老师担任了本次活动的策划与主持人。
高一年级刘格老师执教新授课——《3.3幂函数》,刘老师先通过引导学生实例分析,发现函数解析式的共性,引出幂函数定义,启发学生思考幂函数的结构特点。设置练习再对概念加强辨析,然后借助三个熟悉的幂函数的图象观察分析概括其性质。再突破难点——先让学生画出另外两个不熟悉的幂函数图象,进而分析其性质,最后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幂函数共有的性质。课程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典例分析环节,刘老师与学生一问一答,师生归纳出构造函数比较大小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幂函数解析式的常规方法,巩固了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判断幂函数的单调性。教师规范板书,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层层深入,学生积极参与,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刘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猜想、推理,能让学生直观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些都给听课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一黄敏老师,张作刚老师,高二郝灵芝老师进行评课交流发言。三位老师认为刘格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颇深,设计精巧,在本节课结束时,把所学知识融合为一个综合图象,用一个总图象讲透了本节内容的全部知识要点,学生记住这一个图象就记住了所有主干知识和重难点内容,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巧妙性。本节课,学生活动充分,学生绘图展示和讲解、彩绘图表演示、分组合作探究、分项任务驱动、集体讨论辨析、随机提问等等,体现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和灵活性。教师及时、精当的点评,对学生起到很好的鼓励、调动作用,点评中注重强化知识要点,厘清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点和盲点,注重梳理知识,明确知识,把问题与思维引向深入;教师随机的点拨和学生的学情完全契合,体现出很好的生成性;教师所讲所教的都是针对学生表现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对重点问题、学生思维能力优点的强化,有效点评,体现了很好的针对性。
高一数学组贾倩老师认为,大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为学习单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大概念、大任务、大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思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教学过程。贾老师提出了对“大概念、大任务、大情景”的看法,她认为,一个概念、主题或问题,它能够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意义。大概念是一种高阶思维的呈现样态,所折射的是一种整体层面的、系统科学的认知方式。把学习内容安排在典型的学习场景之中,由一个贯穿始终的大任务来统领、驱动,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进行的“完整的学习事件”。整个单元的教学情境,即整个单元的教学都发生在同一个真实的生活大情境之中,并将学生暴露于自然的问题情境中,完全区别于用来导入新课的碎片化情境。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让他们能够围绕生活中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和探究。
高一集备组长林桂礼老师认为,单元教学的定义是:“从一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这个定义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单元有四种形式:模块单元、教材中单元、能力单元和其他形式。
校务委员常发友为本次活动做了总结性发言,他认为应当把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向一般的数学思维转化。他提出如果要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确实在实际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这就是需要我们思想的转变,把目光放长远,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最后,他对数学组的青年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激励青年教师勇于探究钻研,保持勤奋,尽快成长为组内的顶梁柱。
以教研看问题,以教研促提升。“教无涯,研不止”,时代在进步,我们也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教学是一条漫长的钻研之路,我们且行且努力。
撰稿:冯丽萍
审核:姜龙方、王琛
供稿:教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