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冬至的由来和风俗习惯,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青岛九中2022级2班开展了以“温情冬至 情满冬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数九寒天既收获丰富的知识,也尽享校园的温暖。
冬至的由来
冬至节,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南北各地风俗文化各异,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节日有历史,乏记载。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著作上鲜有记载。据现存著作记述,周人(陕西一带的人民)以冬十一月为正月,冬十一月一日为岁首。周人的冬十一月一日岁首与现行“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日期同在阴历十一月,因此从周朝起就有人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动。
通过PPT的形式,王伟臣同学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所了解的冬至,这不仅增加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们了解冬至的兴趣。
主题班会 了解冬至
冬至的习俗
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班级热心妈妈们来到学校教同学们包水饺,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大家各显身手,拌馅、压皮、包饺子、下锅,同学们一个个热情高涨,乐在其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相互配合着,用自己的方式包着各种造型和风格的饺子,忙得不亦乐乎。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充满了家的温馨。

清水出芙蓉,元宝落玉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同学们都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大家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与他人分享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欢乐的气氛洋溢在每个角落。
人间烟火气,温暖抚人心。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浓浓的温暖,而且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心。
撰稿:马明杰
审核:马明杰、王维新
供稿:学生成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