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风,如歌如乐,如诗如画,悄悄带走了2024年的最后一天;12月的雨,如泣如诉,如丝如缕,轻轻洗涤着礼贤学子们的青春。不知不觉间,一个学期已悄然流逝,留下的是友情与回忆。
在12月最后一天欢快的节日气氛里,青岛九中“青春闪耀,新元启程”2025年元旦文艺汇演在学校体育馆拉开了序幕。“安全出口”电声乐队七位成员用一首《鼓楼(live)》的成功演出点燃了少年们的激情岁月,见证了他们一次又一次艰辛且快乐的音乐成长历程。
《鼓楼(live)》
主音吉他:张尧瀚(高二.1班)
主唱、节奏吉他:王涛(高二.15班)
萨克斯:杨景文(高二.5班)
键盘:李丹卿(高二.1班)
架子鼓:于子越(高二.4班)
节奏吉他:王义舜(高二.3班)
Bass:丁小佳(高二.12班)
艺术统筹、指导:华蕾
视频:2025年元旦文艺汇演“安全出口”乐队《鼓楼(live)》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古老的鼓楼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庄严而神秘。这座见证了北京城数百年沧桑变迁的建筑,如今依旧屹立不倒,静静地守望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夜晚。
鼓楼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街道两旁,古朴的建筑与现代的霓虹灯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独特的风景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火气息,那是老北京的味道,也是无数人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赵雷站在鼓楼前,望着这座古老的建筑,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他想起了那些年少时的梦想,想起了那些曾经在这里度过的时光。鼓楼,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他轻轻地拨动琴弦,唱起了那首关于鼓楼的歌。歌声飘荡在夜空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带人们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那一刻,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感受到了那份来自心底的触动。
非但如此,青岛第九中学,这座承载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殿堂级学府,在全校师生心手相连、锐意进取的共同努力之下,犹如凤凰涅槃,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与勃勃生机,焕新颜而展宏图。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标或景点,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情感、一种记忆的象征。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共鸣。“安全出口”乐队之所以选择这首歌,就是希望通过对《鼓楼》这首歌的演绎,让大家感受到专属于礼贤的“罗曼斯”。
旋律中的领航者
在乐队的世界里,主音吉他手往往承担着塑造歌曲旋律和氛围的重要角色。我作为“安全出口”乐队的主音吉他手,同时也肩负乐队负责人的职务,不仅要完成音乐相关的工作,还要负责人员安排以及调试乐队各成员的设备。舞台上,我们彼此配合,一起完成独属于自己的《鼓楼(live)》。
排练厅是创造力的熔炉,也是技巧磨练的战场。在这里,我是旋律的创造者和守护者。每一次拿起吉他,都是一次新的探索和挑战。我需要不断地练习,以确保每一个音符都能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观众。这个过程既枯燥又充满乐趣,因为每一次成功的演奏都是对自己技能的一次肯定。
作为主音吉他手,我不仅要精通各种吉他技巧,还要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和即兴创作能力。在排练中,我经常与其他乐手进行交流和讨论,以确保我们的音乐能够和谐统一。这种团队合作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音乐不仅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当演出的日子临近时,我的心情总是复杂而激动。一方面,我对即将到来的舞台表现充满期待;另一方面,我也会感到紧张和不安。毕竟,无论排练多少次,现场演出总会有不可预测的因素。但正是这种未知和挑战,让演出充满了刺激和魅力。
站在舞台上,聚光灯下的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随着第一缕音乐响起,所有的紧张和不安瞬间消散。我开始沉浸在自己的吉他声中,用手指跳跃在琴弦上,弹奏出心中最动人的旋律。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演奏音乐,更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传递一种情感。
演出中的我,既是表演者也是享受者。我喜欢看到观众随着我的吉他声摇摆,听到他们的欢呼和掌声。那种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共鸣,是我作为吉他手最大的成就感来源。每当我看到有人在我的演奏中找到共鸣,我就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演出结束后,当我离开舞台,那种释放后的疲惫和满足感交织在一起。虽然身体可能感到疲惫,但心灵却是充实的。我会反思这次演出中的得与失,思考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这种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是我作为一名乐手的核心动力。
“安全出口”不仅是乐队的名字,它更是我们心灵的出口,在乐队中我们将自己的情绪通过手中的乐器释放出来,用音符谱写华丽的诗篇,用乐句讲述扣人心弦的故事。琴弦的振动便是内心深处最富激情的歌声。
——高二.1班张尧瀚(主音吉他)
键盘上的音乐旅程
故事的开始是张尧瀚让我回去听《鼓楼(live)》,然后有了“安全出口”的一切。
键盘在乐队中扮演着多面的角色,它不仅是和声的支撑者,更是丰富乐曲色彩的关键。从轻柔的弦乐铺底到激昂的主音独奏,灵活运用各种音色与技巧,穿针引线,将各个乐器的音色融合起来,让整首乐曲更加丰满。
古典爆改摇滚键盘手的旅程,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音乐探索之路。
单曲循环,扒谱,练琴,磨合,改编,调整细节,剪背景视频,找场地,调试设备,准备演出服,排练……携手走过的时光,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收获了很多帮助;付出了很多汗水,也记住了很多快乐。上台前我一直非常紧张,但当幕布拉开,舞台灯光洒下,我站在键盘前,手指触碰琴键,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一切忐忑烟消云散,只剩下音乐和我们。
这段经历将是我永远珍藏的宝藏。时间是带走青春的电车,而我们就是青春本身。
——高二.1班李丹卿(键盘)
我与萨克斯的对话
我是“安全出口”乐队的节奏吉他手和萨克斯手。在这次活动中,我跳脱出吉他手的视角,以萨克斯手的身份重新去和大家合作。大家一起创作的时候,是在原曲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元素的组合,形成属于我们乐队自己的一版《鼓楼(live)》。
在灯光下,我与我的萨克斯融为一体,每一次吹奏都是与乐器的对话,每一段旋律都承载着我的心声。作为萨克斯手,站在舞台的聚光灯下,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挑战。音乐对我来说,既是激情的释放也是内心的探索。演奏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只有音符和节奏构成的世界,外界的一切纷扰都被隔离在外。手指在按键上跳跃,每一次按下都是对音乐深度的挖掘,每一次吹奏都是情感的流露。
演出前的紧张是不可避免的,心脏怦怦直跳,手心微微出汗。但当第一个音符从萨克斯中流淌出来,所有的焦虑和不安瞬间烟消云散。音乐有一种魔力,它能让人忘却自我,沉浸在纯粹的艺术表达中。
观众的反应是我最大的鼓舞。看到他们随着音乐摇摆,听到他们的掌声和欢呼,我知道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这种直接的反馈让我更加热爱这个舞台,也激励我不断进步,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我在旅途中不断发现自我,也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作为萨克斯手,我为能够用音乐触摸人心而感到自豪,也为能够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而感到幸福。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它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也让我更加坚信音乐的力量。
——高二.5班杨景文(萨克斯)
鼓点背后的灵魂
在乐队的舞台上,聚光灯下最耀眼的往往是那些主唱或是吉他手,他们以独特的魅力和技巧吸引着观众的目光。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有一个人默默地支撑着整个乐队的节奏——那就是我,一名架子鼓手。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幕后排练感受与演出感受。
排练室里,空气中弥漫着汗水的味道和不断重复的音符。作为鼓手,我的工作似乎总是最为单调而又枯燥。一遍又一遍地敲打着相同的节拍,直到它们成为肌肉记忆的一部分。但正是这种反复的练习,让我能够在演出时自如地驾驭各种节奏,为乐队的每一次演出提供坚实的基础。
排练时,我是孤独的。当其他乐手专注于他们的旋律时,我必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四个鼓面和两个踩镲进行对话。这是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只有我和我的鼓能够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每一个细微的声音,感受每一次击打的力度和位置,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表现力。
随着排练的深入,我开始感受到自己在乐队中的重要性。虽然我不是那个站在台前接受掌声的人,但我深知没有稳定的鼓点,整首歌曲就会失去它的灵魂。每当我看到队友们因为我的鼓声而更加投入地演奏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终于,演出的日子到来了。站在舞台的一角,我能感受到心跳加速的节奏。随着第一道灯光亮起,我知道是时候展现我们的努力了。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所有的紧张和不安都烟消云散。我闭上眼睛,让自己的身体与鼓融为一体,跟随内心的节奏自由地舞动。
演出中的我,既是控制者也是追随者。我在控制着整个乐队的节奏,同时也在追随音乐的流动。每一次击打都是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团队的信任的体现。当我看到观众随着我们的旋律摇摆,听到他们的欢呼声,我知道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演出结束后,当我从舞台上走下来,那种释放后的空虚感油然而生。但很快,我就被队友们的拥抱和感谢所填满。我们知道,无论台上台下,我们都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作为一名架子鼓手,我可能不是最耀眼的那个,但我为自己能够在音乐中找到位置而感到自豪。幕后的辛勤排练和台上的激情演出,构成了我作为鼓手的生活。这份工作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享受,我愿意继续在鼓点背后,为乐队注入生命和活力。
——高二.4班于子越(架子鼓)
撰稿:华蕾 张尧瀚(高二.1班)
审核:田永祥 刘振超
供稿:艺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