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京音之余韵,感中华之璀璨——记2025年元旦文艺汇演“京音余韵”京剧《红娘》、《梨花颂》

发表时间:2025-01-13阅读次数:431


 

12月的风,如歌如乐,如诗如画,悄悄带走了2024年的最后一天;12月的雨,如泣如诉,如丝如缕,轻轻洗涤着礼贤学子们的青春。不知不觉间,一个学期已悄然流逝,留下的是友情与回忆。

12月最后一天欢快的节日气氛里,青岛九中青春闪耀,新元启程”2025年元旦文艺汇演在学校体育馆拉开了序幕。高二.8班的两位女生用京剧《红娘》、《梨花颂》的成功演出点燃了少年们的激情岁月,见证了她们一次又一次艰辛且快乐的京剧成长历程。

 

京剧《红娘》、《梨花颂》

红娘: 董纯绮

张生:刘瑜

《梨花颂》:董纯绮

艺术统筹、指导:华蕾

 

视频:2025年元旦文艺汇演京剧《红娘》、《梨花颂》

《红娘》【剧本】

最为人所知的《西厢记》版本,是王实甫所创作的元杂剧,五本十二折。文辞华美,人物立体丰满,具有超越时代的爱情观和自由意识倡导,开创了中国戏曲中才子佳人的格式,影响深远,流传至今。

此次剧本改编融合了两段经典故事:棋盘舞待月西厢下选段张生翻墙欲与崔莺莺月下相会,却被红娘撞见,她为其掩盖解释又带去见小姐,并在崔莺莺以兄妹婉拒时点醒小姐这兄妹本是夫人话,鼓励她大胆追寻爱情。

 

 

【角色】

然而和一般才子佳人戏的不同之处在于流传最广最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的角色并非是男女主角——张珙(即张生)和崔莺莺,而是中间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红娘

红娘,是崔莺莺的贴身丫鬟,俏皮、灵动、活泼可爱,是帮助崔莺莺、张克服自身弱点和对老夫人的斗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是作品里对封建礼教最具有冲击力量的光辉形象。

红娘最初对二人的结合并不想有什么帮助,张生第一次遇见她并作一番自我介绍时,她以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抢白了他对于二人的隔墙酬韵,红娘的态度也是比较冷淡的但在逐渐看到崔张间的真挚爱情和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之后,便由对崔张的同情进而积极帮助他们斗争,为他们出谋划策、递简传书,并率直而善意地嘲讽他们的弱点,促进他们的结合。

 

 

【服饰】

京剧中,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箱和把子箱分别盛放演员的各种服饰、道具等登台必备用品。作为融合歌、舞、演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京剧的服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张生属于京剧中典型的小生形象,虽然是读书人,但无权无势,经济上相对拮据,所以不会穿戴过分富贵。他穿文小生花托领花褶子,只在领子及旁边绣制纹样,其余地方较为素净。

红娘属于花旦,由于身份是富贵人家的丫鬟,穿戴相对多样、繁复。穿以红色为主的筒裙,系在百折裙外,一般仅在下摆处绣有二方连续图案纹样,繁复华丽。

 

 

 

梨花颂

    《梨花颂》是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由杨乃林作曲,翁思再作词,梅葆玖演唱。这首歌曲融合了京剧二黄调和梅派唱腔特色,具有深沉、大气、情感真挚的特点

 

 

《梨花颂》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1995年,当时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推出了唱片《梅韵珍藏》,首次采用西方管弦乐队为传统京剧唱段伴奏。2001年,梅葆玖带领团队将梅兰芳的经典剧目《太真外传》重新改编创作,形成了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梨花颂》作为该剧的主题曲由此诞生

歌词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描绘了梨花的美丽与凋零,暗示了杨贵妃的命运,与全曲表达的爱情悲剧主题相呼应。旋律温婉悠扬,节奏平稳,符合二黄调的板式特点,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抒情、叙事的氛围

《大唐贵妃》结合了《贵妃醉酒》及《太真外传》,讲述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与沧桑。《梨花颂》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对这段历史爱情的深情颂歌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尽一份微薄之力,让京剧这座文化宝库在世界的舞台上闪耀更璀璨的光芒!

 

通过这次表演,我对红娘这个角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对《西厢记》这部文学经典进行了更加细致入微的阅读和挖掘。每一次的排练,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京剧艺术家们背后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在演唱与表演中,体验着角色的喜怒哀乐,让我对京剧产生了更加深厚的感情。

我深感荣幸能够学习和感受这份来自历史的艺术瑰宝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将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可以主动接触和了解京剧,让京剧这一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高二.8董纯绮

 

 

对我来说,这次表演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董纯绮同学的帮助下学习了这出戏,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在当前的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年轻人往往容易被流行文化所吸引,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学习京剧让我意识到,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只有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才能真正树立文化仔细,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撰稿:华蕾 刘瑜(高二.8班)

审核:田永祥 刘振超

供稿:艺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