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九中生物组举行“解码生命密码:从结构认知到技术应用的深度教学探索”教研活动

发表时间:2025-04-18阅读次数:212


2025416日,在集备组长王佳老师的组织下,青岛九中生物组的教师们齐聚一堂,以“解码生命密码”为主题,共同开启了一场从结构认知到技术应用的深度教学探索的教研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助力教师成长,推动学校生物教学的持续发展。

首先,高一年级的韩明彤老师对“DNA的结构这一节课进行精彩的授课展示以及说课,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良好,学生参与度很高。韩老师巧妙地运用了问题驱动与模型建构,深入挖掘科学史,将DNA结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相关问题,如DNA结构模型的构建和稳定性等,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此外,安排学生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表现积极,对DNA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刻。

紧接着,在教研组长王佳老师的带领下,结合两节课的授课,集备组长姜雪芹老师对高一年级的集备教学等情况进行经验交流与研讨。陈运强主任逄慧媛老师对韩老师的课进行积极的评课与交流,以及深入分析与探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精细雕琢,使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更趋完美。每位教师都在交流中收获颇丰,不仅对生物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这次活动为今后教学注入新活力,为教师专业成长筑牢根基。

高二年级的逄蕙瑗老师对PCR微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首先基于学情深入分析,深入剖析面对难题时学生心理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一些低效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采取了“分层次-多材料”的有效措施,采取分层教学,结合双向细目表对微专题下的题目进细致整理,夯实 PCR基础考点,落实简单情境PCR题目,突破测序类及突变类等复杂情境PCR题目

最后,高三年级的集备组长刘心畅老师立足高考,对基因工程的微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刘老师结合高考真题和最新的一模题,梳理出学生在基因工程部分常见的易错点和难点,如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获取与检测等环节。她指出,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境的基因工程问题时,往往因基础知识不扎实,无法准确提取关键信息,导致解题思路混乱。刘老师的分享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思路,也为学生在基因工程部分的复习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有望显著提升学生在高考中应对该部分题目的能力,助力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本次生物组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智慧的碰撞交流,更是加深了教师们对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为青岛九中生物组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成长平台,也为生物教研组的高质量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撰稿:孙日欣

一审:王堉琪

二审:姜龙方

三审:常发友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