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温度,在于一代代教育者的薪火相传;教育的深度,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融合。5月8日,我校高一年级青年班主任会议在名班主任蔡镇老师的引领下召开,以“老带新”传承育人智慧,以读书分享启迪管理艺术。会议围绕《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展开深度交流,蔡老师更以心理学视角为青年班主任“把脉开方”,让“传帮带”既有情怀的温度,又有科学的精度。
蔡镇老师深耕班主任工作二十余年,深知青年教师的成长既需经验灌溉,更需理论支撑。他结合《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为每位青年班主任的困惑提供“心理处方”。
蔡老师根据“南风效应”(温暖胜于强硬),不一味批评,而是每日留暖心便签:“累了就休息,我陪你聊聊”;运用“仰八脚效应”(小瑕疵增强亲和力),蔡老师提出教师的适度示弱能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蔡老师特别提醒:“对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的期待会无形中塑造他们的自我认知。可私下对他们说‘我一直相信你的潜力’,并创造机会让其展示特长,激活‘皮格马利翁效应’;打破唯分数论的多元评价,教育要看见分数背后的可能性。”
青年班主任李萌作为代表,将书中理论与班级案例结合,引发集体共鸣:
一、"登门槛效应"与习惯养成
“要求学生一下子改掉所有坏习惯很难,但通过‘小目标阶梯’——比如先做到‘早读不迟到’,再逐步增加要求,成功率更高。”李萌老师分享了她用"早读签到表"帮助学生改掉拖延症的案例。
二、"群体去个性化"与班干部培养
“过去总抱怨学生不主动,后来明白是责任未落实到人。现在实行‘岗位认领制’,每项任务都有专属负责人,班级运转更高效。”李老师展示了班干部职责表,上面详细标注了每位学生的职责和完成情况。
会议尾声,蔡镇老师寄语青年教师:做“幸福摆渡人”,用情怀连接学生成长的彼岸; 做“设计师”,精准设计管理策略,将安全、心理、教学纳入系统规划;做“终身学习者”,持续阅读心理学、教育学著作,“唯有教师内心丰盈,才能润泽学生心灵”。
一场会议,一次传承。当蔡镇老师翻开《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时,传递的不仅是纸张上的经验,更是一份“以心育心”的使命。“传帮带”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让每一代班主任都能在传承中长出新的枝桠。而这,正是教育最美的生生不息。
撰稿:李萌
一审:臧姝萍
二审:邱纯凯
三审:白长青
供稿:高一年级 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