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与诺奖得主面对面”活动欢迎致辞

发表时间:2018-09-08阅读次数:2668

 

2018年“诺奖得主进校园”活动欢迎致辞

 

尊敬的教授、老师们、同学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相信大家一定记得去年在这里,我做出的承诺,每年为同学们邀请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过去四年,从上海路7号到七星河路559号,连续四次,九中师生都与诺贝尔奖得主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今年,第五位诺奖得主如约而至,造访礼贤,让我们又有了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他就是法国物理学家、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实验奠基者,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塞尔日·阿罗什教授。请允许我提议,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九中人的热烈欢迎和崇高敬意。另外,此次陪同到访的还有阿罗什教授的夫人,她是一名社会学家,让我们也送上掌声问候。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我时常引用的梅贻琦先生的话,走出过八位院士的礼贤书院,迁入新校后,可谓有了货真价实的“大楼”;而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咱们学校又迎来了一位享誉全球的大师到访,这的确是九中师生的幸运、百年礼贤的荣耀。

正如大家所了解的,阿罗什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学,对量子光学中的量子电动力学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实验量子力学领域享有盛名。因此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他和美国物理学家戴维·瓦兰教授,以奖励他们“发现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听过阿罗什教授获奖后的那段官方采访录音,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他的声音是那么的平静、自然,似乎这样至高荣誉与自己全然无关,我想这恰恰是科学大师的淡泊名利的一种超然,更是潜心学术的一种专注,当然是值得大家仰望、追随的一种境界。

同学们,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其实就在礼贤咱们身边——更多的时间交给阿罗什教授,让我们聆听大师、对话大师、享受这场头脑风暴。

 

                                      青岛九中校长 马志平

                                        20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