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九中在“青岛市中小学全员育人优秀工作案例评选中喜获佳绩”

发表时间:2018-11-14阅读次数:1915

育得桃李满芬芳

-青岛九中在青岛市中小学全员育人优秀工作案例评选中喜获佳绩

根据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举行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全员育人优秀工作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要求,青岛市教育局于2018年9至10月举办了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全员育人优秀工作案例评选活动。经过专家评审,我校参评教师获得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获奖人数和奖项在局属学校中名列前茅。

全员育人导师制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一种倡导和号召,它更是一种需求。它是对教育回归其本来面目的一种需求,是我校对开展寄宿制管理模式的一种需求,是我们教师自身教育价值体现的一种需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需求,是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一种期望和需求。为扎实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落地生根,我校先后先后制定并下发了《青岛九中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方案》、《青岛九中班级教导会登记表》、《青岛九中全员育人导师制学生成长记录表》等一系列文件和工作用表,统一思想,全面指导我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开展。2018年以来,我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落地生根。通过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切实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效果,走出了一条具有礼贤特色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发展道路。

下面,让我们来一睹获奖导师们的风采。

一等奖 张秀霞老师

作为导师,不仅仅教学生学科知识,更是学生的心灵加油站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困惑,指导学生学会尊重,接纳生命,追寻生命的价值作为教师,只有通过成就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实现生命的价值!”


     一等奖 王国香老师

“‘导师’的真正意义在于支持学生发现自己所长,点燃学生内心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火苗,帮助学生走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这其中,‘导师’能够以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的状态去跟学生产生互动,就必然对学生的生命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一等奖 张文澜老师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导师,都要善于观察捕捉学生出现问题的蛛丝马迹,用心深究原因,找到根源,才能有的放矢;在做学生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要多考虑学生的站位,理解学生的感受;既要明晰中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又要对学生个体做到充分了解,不能盲目给学生贴上标签,不能妄下结论,不要轻易放弃。

 

一等奖 闫宁老师

“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思想工作由过去的班主任一个人在做,转化成全体导师一起做,德育和教学实现高度融合,师生关系比以前更加密切,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更多的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得到了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导师一对一的帮扶,使学生感受到在其他学校感受不到的温暖和关怀,精神上得到抚慰,能找到自信、希望和寄托,这是导师制最大的成就。”


    二等奖 匡文超老师

“教育恰似一场农业,重在养,重在育。不管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还是全方位育人,靠的是参与这场农业的先生们把教育孩子当成种庄稼的农事:当先生们满怀对土地的热爱,对嫩芽的呵护与对果实的耐心,适时播种,精耕细作时,再小的种子也会萌发勃勃生机。最好的育莫过于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当先生们求真向上,勤勉公允,尊重教育规律,内心丰富而盈满时,孩子们旺盛的生命力自然会绽放。”

 

二等奖 纪琳老师

“在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过程中,作为心理导师,我做的更多的是及时的和学生一起澄清面临的问题,并积极的面对和处理。敞开心扉和学生进行真实的对话,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供稿:学生发展处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规划指导中心